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垦地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农垦示范带动地方寄予厚望,在不同场合指出,要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
融合是时代主题,是大势所趋。在城乡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农垦主动作为,与地方双向奔赴,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全产业链带动作用、加强农垦国有土地利用管理,“融”出粮食产能,“融”出产业振兴,“融”出垦地发展的新天地。
“融”出粮食产能
融合,是不同主体、资源、模式之间的牵手,是示范带动、合作提升,以优势破解困局、刷新成绩。
2023年秋收时节,北大荒集团曙光农场与黑龙江省桦南县合作基地传来喜讯,玉米34—35个水分下单产15.76吨,与往年实际平均单产11.5吨比较提高了4.26吨。
粮食单产提升的背后,是垦地融合发展的坚实足迹。曙光农场与桦南县五道岗村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近年来,为破解发展难题,提升粮食产量,双方签订了玉米全程托管合作协议。曙光农场派出懂技术、会管理的“农场团队”,为合作地块选用适宜品种,采用四精两管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在前一年10月就完成深松整地秋起大垄,让土地达到待播状态,当年4月22日抢早完成播种。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气吹式精密播种机播种、三五早播、播后早中耕、播后苗前封闭、促控结合、智能喷药、叶龄诊断、秸秆还田等18项先进农业技术,配套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机装备,劳动生产率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实施“统一采购、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在产量提升的同时让每亩土地的生产成本降低了55.7元。
现代化是农业的“金扁担”。长久以来,农垦系统依托组织、技术、人才、资源优势,早已将这根“金扁担”打磨得有成色、有力量。垦地融合,让农垦在现代农业上的特长有了更多用武之地。近几年,像曙光农场与桦南县这样的合作,正在农垦系统如火如荼地展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提出“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开展吨粮田创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农垦的战略使命所在。如何在履行使命与创新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如何在提升粮食产能与确保企业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当舆论发出“谁来种地”之问,农垦早已将“种好自己的地,帮农民种好地”写进发展蓝图。
2023年6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农垦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 年)》《“农垦社会化服务 地方”行动方案》,决定在农垦系统组织实施“两大行动”,提出粮食产能提升100亿斤的目标,在新征程上吹响为国担当的号角。同年8月和12月,农业农村部分别在黑龙江建三江和安徽蚌埠召开推进会,稳步推动“两大行动”见行见效。2024年,农业农村部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农垦社会化服务 地方’行动,支持面向地方开展全产业链服务”,继续将农垦社会化服务工作推向深入。
全国农垦抓住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个垦地融合的“牛鼻子”,将农垦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优质产能与地方对农业服务的巨大需求结合起来,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以及联结机制等各个方面亮出过硬家底、拿出十足诚意。
垦地合作建良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北大荒集团创业农场在与安徽省明光市明西街道的合作中,把耕地改造作为头等大事。双方合作打造蔡岗村示范点,对原来高低不平的96块“巴掌田”进行升级改造,通过田块扩大、沟塘填方、道路修复,最终改造为9块平整的大田,还在500亩的示范田上新增出22亩耕地面积,配套建设了道路和清淤沟渠。为解决土壤耕层破坏问题,采用表土剥离的办法,先平整土地,再将剥离的表土回填。经过改造,小田变大田,散田变整田,闲田变良田,为地方夯实了未来较长时期内高产稳产的根基。
因地制宜选良种。种子是农户一年收成的指望,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筹码。2023年夏收时节的“烂场雨”天气,造成陕西关中大部分地区小麦萌芽,麦种种源受到严重影响。陕西农垦大华种业公司主动承担起小麦秋播供种之重任,从江苏繁种基地调种5000余万斤适宜优质小麦良种,有力保障了陕西关中地区秋播用种,较好地服务了地方农业生产。夏收期间,陕西省农垦集团15万亩小麦虽遭遇“烂场雨”不利影响,但在农垦优质良种的保障下,平均亩产仍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943.5斤,再次实现丰收。
集成推广强农技。江苏农垦输出技术标准,促进地方现代农业发展,将先进的“五统一”生产管理模式应用到流转和托管土地中,统一作物和品种布局、统一种子和农资供应、统一农业生产措施、统一农机作业标准以及统一农产品销售,让原本相对落后的小农生产达到了大农场标准。管理人员采取具有江苏农垦特色的高产高质高效控本“三高一控”农业技术体系,推行药肥双减政策,促进地方农业转型升级,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探索机制添活力。安徽农垦整体托管大路村4200亩土地,探索出“农垦 村集体合作社 职业农民”的村企合作“大路模式”,农垦承担产前物资保障、产中技术指导培训、产后产品订单销售,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组织协调,职业农民参与农作物全程生产管理,农垦、村集体、职业农民实现收益共享。除了村企合作模式,在开展社会化服务的火热实践中,农垦系统还涌现出农服公司模式、联合体模式、龙头企业带头模式、党建引领模式等多种服务模式,为在更大范围内示范引领带动农户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合作机制。
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粮食产能提升夯实压舱石分量。2023年,全国农垦紧紧围绕农业农村部党组抓紧抓好粮油生产、着力大面积提高粮油等主要作物单产水平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两大行动”,在自身提单产和带动地方提单产方面笃行不怠,奋发而为。
起手布局,落子成势。2023年,全国农垦粮食总产预计超过788亿斤、增产约18亿斤,粮食作物亩均产量506公斤、比上年提高4公斤;开展社会化服务面积1.18亿亩次,服务小农户328万户,助力地方粮食增产30亿斤,带动农民增收63.6亿元。农垦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一支举足轻重、可堪大用的力量,为全国粮食丰产丰收作出积极有为的贡献。
“融”出产业振兴
融合,是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作,是龙头引领、带动延伸,在关键薄弱领域破题,一子落而全盘活。
在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雪雁”牌挂面畅销市场,供不应求。这种挂面来自安徽农垦龙亢农场旗下的安徽雁湖面粉有限公司,这里有日产500吨专用小麦粉生产线、3万吨粮库和日处理1000吨谷物烘干线,可实现年加工小麦30万吨、挂面2.4万吨、储备粮食6万吨。
好面粉离不开好粮源,近几年,面粉厂的生产线上增加了来自农场与周边村镇开展垦地合作的新粮源。
徐圩乡梨园村位于龙亢农场南部,距农场场部只有8公里。村里的劳动力转移到特色产业上,粮食生产存在劳动力缺乏、单产水平低等问题。2022年秋季,梨园村集体经济组织与龙亢农场公司签订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协议。在种植前端,龙亢农场公司低于市场价供应优质小麦种子、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种植期间开展耕种收防等农机作业服务和农技指导服务,小麦成熟后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回购。在双方共同努力下,示范点小麦亩均单产达600公斤,每亩节约成本90元,带动农户亩均增收300元。
不仅如此,每到麦收时节,按照农场标准生产出来的小麦被直接运至面粉厂,融入雁湖面粉公司加工贸易的产业流程中,完成“粮头食尾”的蜕变。
“这些粮食都是按照我们需要的品种、要求生产的,产出后直接拉到加工厂,这也是我们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底气。” 农垦发展社会化服务现场推进会期间,面对前来学习取经的代表,龙亢农场负责人道出农场开展垦地合作的制胜法宝。
龙亢农场除了帮助农民种地,还一并解决了产出品销售、加工的问题,在为农垦的加工生产线带来可靠粮源的同时,利用全产业链优势让地方小麦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
垦地融合并不局限于生产环节,农垦将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延伸到了经营环节。江苏农垦将垦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打法”命名为“全农服务”。垦区企业苏垦农发统筹旗下农技、农资、种子、农产品加工资源,依托苏垦农服、大华种业、苏垦米业等子公司,将过去“农资 农业技术服务”模式升级为“投入品套餐 农技服务 粮食回购”的全农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全农服务,推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不仅帮助农户“种好地”,也确保农户“卖好粮”。
通过垦地融合,农村、农民乘上农垦全产业链的快车,一方面让农民更体面、收入更有保障,另一方面,进一步解放农垦生产力,让农业更标准、更专业,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广西农垦旗下的广西糖业集团创新建立了“糖厂 基地 农户”的生产模式,推动下属制糖公司与蔗农签订糖料蔗购销合同,建立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2022年,通过订单合同方式直接带动蔗区约8.3 万户农户种植甘蔗157万亩,2022/2023 年榨季共采购原料甘蔗575万吨,支付蔗农原料蔗款约30 亿元。同时,每年提供约为期三个月的砍蔗、种蔗临时岗位9万个,原料蔗运输、食糖运输等方面岗位3400 余个。
广西农垦在蔗糖等产业上的引领带动能力,让农户尝到甜头,也吸引了地方政府合作发展的目光。2023年12月,广西防城港市上思县与广西农垦主动接洽,双方围绕蔗糖、朗姆酒、牛产业、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进行工作会谈,达成多项深化垦地合作的共识。双方希望合力推动蔗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在朗姆酒、牛产业、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深化垦地合作,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助力乡村振兴。
在谋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光明食品集团在蔬菜、粮食等产业发展中深谙其道。
光明食品集团旗下的上海蔬菜集团积极拓展市外主供应基地,推动将上海的大市场向全国各地的供应基地充分开放。加大与云南、福建三明、安徽六安等对口帮扶地区和对口合作地区的沟通交流,推动当地建设高标准农产品基地,相关基地总数已经突破200个。上海蔬菜集团还建设运营了上海市消费帮扶工作平台,从产品、品牌、管理、技术等多维度挖掘各地农特产品的附加值,探索培育新空间。为了进一步解决上海对口帮扶地区在种植与销售上的问题,平台充分利用系统中的终端客户分析功能,指导前方培育生产更多受上海市场欢迎的优质农特产品。在粮食生产上,光明食品集团注重产销协同,打造了完整的粮食产销供应链。在苏北、安徽等粮食主产区建设粮源基地,面积46万多亩,构建了“沪丰优粮产业生态联盟”,实现“从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服务。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10周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盘大棋局中,农业的跨区域协同是关键一子。
位于天津宁河区的首农清河农场加快6万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位于天津滨海新区的京粮粮油产业基地内“工厂 储备库”守护着三地粮油安全;位于河北石家庄新乐市经济开发区的三元河北工业园内乳品加工自动化设备昼夜不停地运转;北京二商肉食集团在河北赤城县投资建设大型生猪养殖基地;峪口禽业100万套蛋种鸡项目落户石家庄行唐县;“首农美好生活市集”携旗下三元、大红门、六必居等20余个品牌上百款产品走进河北、天津……首农食品集团围绕“菜篮子”、“米袋子”、“奶瓶子”、“肉案子”,优化三地产业布局,强化三地产业联动,合理有序推动畜禽养殖、食品加工、蔬菜种植等产业向津冀区域的转移,在津冀地区的投资额已超110亿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五强”内涵。农垦作为农业国家队,在农业强国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可堪大用的实力和可被挖掘的潜力。通过广泛开展合作,农垦将地方的基地、农户、农产品链接到自身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来,融出产业振兴,共赴强国之路。
“融”出发展前景
融合,是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打破各自为政的藩篱,腾挪出新的空间,创造出高质量发展的前景。
2023年6月,在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一场令人充满期待的合作签约仪式正在进行。海南农垦与海南省昌江县签订“垦地融合”造大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合作项目位于十月田镇及海垦红林农场境内,建设规模1.64万亩,匡算投资约11亿元,预计3至5年建成投产,以集中连片造大田和耕地管护为切入点,计划整合十月田镇及海垦红林农场境内1.18万亩碎片化土地,先提质改造贫瘠土地,再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预计可新增耕地约8336亩,还将结合产业需求配套现代化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海南省唯一一处万亩集中连片大田,在现代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上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造大田”只是一个开端,昌江县对“融合”有更深远的设想,希望把此次合作的项目区打造为昌江垦地融合示范区的核心区,再通过核心区辐射带动,推动昌江县与海南农垦在建设农业、工业、物流等各个方面深化合作,谋划一批符合垦地发展实际、有较好市场前景、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优势项目,将垦地融合扩展至经济、文化、社会、人才等多领域。
垦地双方携起手来对垦地碎片化土地进行利用、改造、提升,将沉睡资源转化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这样的合作并非个例。截至2023年底,海南农垦下属企业海垦自然资源集团共谋划了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和昌江造大田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覆盖全省11个市县。计划开垦新增耕地3.8万亩,生态修复面积达0.7万亩,通过集中上楼安置,结余建设用地指标约500亩。以垦地融合为契机,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驱动,海南农垦一揽子解决垦区功能布局优化、土地规划合理利用、建设资金有效平衡、产业导入带动等核心问题,进一步释放资源价值,改善生活、生产、生态环境,推动垦区和地方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垦地融合,不仅腾挪出发展空间,也为垦地双方创造出新的发展前景。
2023年12月,江苏农垦与江苏省常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共同推进常州市耕地流转、规模种植和一体化全农服务;整合优势资源,通过市场化运作,发展新项目、新产业、新业态,实现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运营,推动地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农业帮扶政策,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江苏是经济大省,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对江苏提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要求。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又明确指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希望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江苏农垦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长期深入的实践,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并向着千亿级农业航母迈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借力江苏农垦这个区域现代农业的排头兵,常州市将深化双方在项目、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合作,努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中路径探索的典型示范。江苏农垦将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农田环境整治、农业技术创新等领域不断加深合作,更好助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头部企业、大型企业是推动区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对于农业大省黑龙江来说,北大荒集团无疑是重器、利器。近年来,在黑龙江省大三江地区,一场以现代农业为切入点,以多层次融合为愿景的合作正在进行。
大三江地区包括佳木斯市10个市县区和北大荒集团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分公司的18个农场,辖区土地面积3.7万平方公里。从历史渊源看,佳木斯市与北大荒集团唇齿相依、血脉相连,在开发三江平原的历史进程中携手并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发展现状看,北大荒集团正全力打造现代农业领域航母,对全省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而佳木斯市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广阔空间。
北大荒集团与佳木斯市秉承“垦地一盘棋”思想,努力构建紧密的统筹协同机制,全面推进融合发展。2021年7月,北大荒集团与佳木斯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开启了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的篇章。2022年3月,双方签署《共建大三江垦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协议》,按照“大战略、小切口”的思路,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加速工农融合、城乡融合、区域融合、主体融合,加快把佳木斯市打造成垦地融合示范区的核心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带动大三江和周边城市融合发展。随后,双方保持密切沟通,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契机持续推进务实合作,合作领域逐步拓宽,一幅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融合画卷不断书写。
既要加长板,也要补短板。农垦和地方在推进产业合作的同时,也为农垦社会民生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洽谈机会和解决的可能。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提出,推进城乡及垦区一体化协调发展。随着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收入、乡村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农垦办社会职能移交不彻底、政策覆盖不完全等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成为很多垦区推进改革发展的“短板”所在。
2022年,海南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垦地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除了在规划和用地、产业发展、财政金融支持等方面做出详尽规定外,还特别将“推进垦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重要内容。明确要求垦区居民点和农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护,促进垦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切实解决垦区民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这为农垦系统其他垦区解决社会民生问题提供了思路借鉴。
垦地融合是个新课题,也是垦地双方正在联手书写的一篇大文章。在城乡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农垦和地方还需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有力的措施,加强产业合作,推进资源整合,提高政策协同,“融”向深处、广处、实处,共同创造出垦地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来源:《中国农垦》2024年第4期